
……那一年,买电脑是奢华行为,我用所有存款换回我人生中第一台电脑:486机种,8mb记忆体。今天,486早就进了博物馆,8mb记忆体的年代远远被?到云层外,连家里那两台被归类为落后的电脑,也已经是Pentium 4、526mb记忆体、80Gb的硬盘存量了……
感触,是被现代人仰赖科技、浪费资源的潜能给震慑住了。我有时会想,到底使用电脑的目的为何?不就是帮助我们简易快速的完成工作嘛,可是,今天电脑技术不断精进、等级与需求不断增加,很多时候已经不限于当初的那么单纯!
于是乎,产品愈研发就愈复杂,对硬件配备的需求也愈高。回头想想,自己买了一台最新等级的机种,内附高素质影音制作、快速上网、烧录等多元功能配备,但真正用到的又有多少呢?这就是资源浪费最典型的例子啊……
Growth交心……
本月话题让生活很环保
Love关心……
十字路口上肥胖是罪过吗?
Dream梦想……
转个弯,海阔天空朝着梦想直奔 梁佑城
Joy喜乐……
从心出发不一样的印度之旅
18 comments:
恕我冒昧地问一句,
书本上的知识也是要使我们拥有“十八版武艺”厉害的数学知识,
但出来工作后,真正用到的又有哪些?
这是不是知识的浪费呢?
路人你好!
你指的数学是指类似那些三角函数、微积分什么的吗?
哈!其实那个时候学那么多'没有用'的东西无非是在锻炼你的头脑。
也许你可以说我只要会商业数学就好了,会加、减、乘、除就好了,或者有一架计算机就好了,为什么要中学后才可以使用计算机做答?
知识应该是不会浪费的,当然可以学以致用是最好的。。
你想想看吧!祝你周末愉快!
我赞成jack2046讲的话。很多学校中学的知识,可能在未来的社会工作用不上,但那是锻炼思考、辨识能力的基础。而且,知识学了后,自然就会累积到我们脑袋深层的资料库中,需要时自然就会迸出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忘记了的知识,时机到时,真的就派上用场了,没骗你。
谢谢指教~~~
在忙与盲的生活中,我也忘了简单生活的快乐与踏实。绷紧的生活,无法呼吸的空间,都让我忘了那最初生活的根本。太多的物质享受,并不能满足自己,才发现真正的平静是由自己的内心出发的。
对了,想更正一下,那电脑的记忆体应该是512mb 吧?依我对电脑的经验,印象中是没有526MB 的吧!嘻嘻!
喂喂......这个帖子好像是讨论《中学生》6月份主题“环保”对吗?
小华说...
简约生活由谁缔造?当然是你我啦!有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节约水电,你我都可以做到,不乱丢纸张,也可以,使用废纸,再循环嘛,也可以,没问题,可是...
出外吃东西,总不能随身携带便当盒嘛!那就用纸张打包?!不行,小贩习惯用包丽龙哦!没办法,只好制造垃圾?!所以我这小鬼,每天省吃俭用,打包2令吉内的食物都制造了蛮多垃圾,我可是无奈啊!
抱歉,是512mb,老编我人老了,头壳坏去,一时手快,将512打成526了,哈哈,sorry啊!在此更正一下。
有一天,一个乌龟在荒岛上爬呀爬,突然遇到一个极其怪异的东西。
乌龟:“嗨,你好!我是乌龟,请问你是什么....?”
那东西:“乌龟,你好!我是‘龙’”。
几百年后,乌龟返回原地,又遇到同样的‘龙’。
乌龟:“奇怪,我都这么老了,为什么你还是那样年轻呢?你究竟是什么龙?”
‘龙’:我是“保丽龙。”
(滑雪,滑雪)
主编,我只是针对这一期给一点意见罢了,不要骂我哦,因为我喉咙发炎。
我觉得......这一期头条系列的处理......似乎太浅了吧!
不要骂我......
谢谢你的建议啦!但是哩,请问你今年几岁?对你而言浅的内容,是不是对中学生也太浅呢?我希望中学生们给我一点意见。
太浅?此话何解?
唉~早就知道结果会这样,还是被骂了。
不过无聊人既然问道,我又忍不住打个比喻说明。
我十五岁的时候,花了一个月时间看了一本《郁达夫选集》和一本《朱自清选集》。我的同班同学也花了两个月时间看书,他看完了一本严沁的爱情小说和十本岑凯伦的爱情小说。
结果,我看《郁达夫选集》完全没有吸收到东西,看《朱自清》则吸收到50%东西。我的朋友看严沁吸收了50%的东西,看岑凯伦吸收了99.9%的东西。
你认为我的0%+50%比较强,还是我朋友的50%+99.9%巴仙比较强?
我觉得不管是吸收程度的高或低,也不管看的是什么类型的读物,重要的是只要自己喜欢,觉得读后有愉悦的感觉,那就很好啦!
而且,外面的环境变化太大,我们不能再以我们当年那个环境和标准,硬生生套到现代人身上了。
就好像,我初一时花一个月时间看完《水浒传》,初二时除了《西游记》,还迷上了岑凯伦的著作,一本书不用一天就读完;以后为了解渴,陆续看了琼瑶、金庸、古龙、梁羽生……。初三时每天钻图书馆,摆放在门口那一排名人传记几乎都被我啃光,哈哈……
现在回想,自己还真贪婪,但脑海里还记得多少,自己也打一个大问号。我能要求今天的中学生跟我一样吗?每个人天生特性不同,加上这个年代是声光色当道的年代,为什么要强求这一代去过我们那一代的生活呢!对吗?
所以,edwin兄,成长就是这么一回事,别太执着。
哦,原来如此。
之前的问题我已经向网主妥协了,不过还是要向读者无聊人解释我之前所提出的东西。
之前,我说“头条系列的处理太浅了”,这里说的“太浅”是指“处理方式”,其实它的头条的题材并不“浅”。
无聊人有印象吗?这一期的内容,有些中学生读者文章有提到“垃圾焚化炉”的事件,也有中国中学生的文章提到世界性的能源和环保等课题。我觉得这些是比较深的,同样可以用来解释为何环保要从生活的简约做起。
可是,这一期的头条系列的处理,似乎只是谈到一些比较表面的东西,似乎是谈“不要浪费”多过于“人类的行为对环保所造成的影响”。好像教人做再造纸或做堆肥的题材,其实我相信读者并不会跟着刊物的方法去做。
不过后来,我从网主那里了解他们处理头条系列的概念,我就明白了。最重要是“觉得读后有愉悦的感觉”。
YUAN2 LAI2~~~~~
DO U MEAN TAT THE TITLE CAN BRING OUT THE MESSAGE TAT THEY 1 2 CONVERT?
P/S:TOO MANY MARS LANGUAGE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