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向朋友夸口说自己是登山达人,但是对于骑单车,我并不内行,是个单车新鲜人。这次的新邦波赖到邦咯岛的单车计划仅是我这么久以来第二次的长途单车行,两天共计180公里,比上回多出一倍的哩数。但是我并不因此担心,甚至在出发前几天还显得特别兴奋雀跃,期待这个让我有再次回到16岁感觉的日子快些到来。
16岁是怎样的呢?应该是除掉功课、爱情的一点小烦恼外,就什么都可以抛诸脑后尽情翱翔的年龄吧!骑单车也是这样的。那些扰人的柴米油盐、家庭、工作、人事等繁琐地世间事物,统统都被隔离在这两天之外。这两天里我们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出发,往前方骑去。
出发的当天,天气异常炎热。俯身踩着单车时,太阳就在上头,将我的身体由头到脚烘晒一遍又一遍。偶尔抬头往眼前看去,水蒸气就像透明的蛇影,缓缓从柏油路的地表上升,把前方同伴的骑影衬托得似幻似真。当你以为体力快消耗到不行时,突然就会看见那些虚虚实实地影子在不远处的椰水档口停了下来。那一刻,真令人想欢呼。我想,骑单车和登山至少说明一个同样的道理:我们总撑地到可以欢呼的那一刻。
除了休息和冰凉的椰子水,单车路上值得欢呼的事情可多了,比如说景物。走出新邦波赖小镇,越过华都牙也的入口后不久,我们就骑上5号公路,直到实兆远的入口前再转18号公路进入红土坎,打算从红土坎码头乘船到对岸的邦咯岛。这全程公路起伏不大,我让单车保持20-25的中缓时速,还有许多的闲情观赏四周的自然景致。油棕园、华人小镇、马来甘榜、电线杆上的蓝色鱼狗、稻米田、田中悠游的白鹭、又是油棕园、霹雳河、河边放牧的牛群、椰林、还是油棕园、红树林……我在心里默念这些路上所遇见的,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祖国情调。熟悉,因为这是伴我长大的风景;陌生,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以这样的速度来看它们。比车子的速度慢了,却也深刻了。
我看着一朵棉花般的积云,慢慢叠高它的云絮,一层复一层再一层,心里揣测那笨重的身体什么时候会忍不住化成雨点一股脑儿掉下来;我感受身子先是被太阳灼热地烫着,然后被雨水冷冷地浇熄,随着微风不经意地掠过脸庞后又轮回似地遭受太阳无情的灼热;我在路上收集不同的味道,油棕园的农药味、稻米田的青涩味、霹雳河的鲜腥味还有红树林的泥土沼泽味。这些都是唯有骑单车才能收集到的深刻。我迷恋这种深刻的味道并情不自禁为它们欢呼。
疲惫的兴奋剂
还真有人一路为我们欢呼呢。有时候是对面驶来的车辆响声喇叭,调下镜面,车里的人晃一个笑脸出来并高高竖起右手的拇指。有时候是载着整车小孩的父亲,就停在等着过马路的红绿灯前,在我们的单车旁,怂恿孩子一起向我们大声喊“加油啊”。有时候一些小朋友会从长满椰子树的甘榜骑着单车转出大路,车身还不及我们的一半高,小小地跟在我们的车旁,仰着头问:你们从哪里来啊?
有时候真是骑累了,却看见这些鼓励,感受大人将他以前的梦想,以及小孩将他未来的梦想托付给我们的眼神,我就又会抖擞起精神,用力地多踩几步。记得以前w说过,骑单车与登山最大的不同就是,骑单车有许多人与人的互动。我们在文明里穿梭,感受随着里程不停变化的人文地貌,接受其中人情的温暖与不温暖、世间的美好与不美好。于是,这成为我目前最喜欢的旅行方式之一。
每一次的旅行都会设立目标,这次的目标当然是邦咯岛。抵达邦咯岛大约是下午时分,我们在岛上吃下午茶,然后回到旅舍洗澡休息,并约好傍晚到海边去看夕阳。邦咯岛有一半的海域都面向西边,从远处望去,微染红的天际与海边散步划船嬉戏捡贝壳的黑色人影,形成一部动人的皮影戏。这时候坐在天然形成的石头上,让海潮声一拍一拍打着耳垂,细看天边的色泽变化与那些过早掉进海里的星子斑点相映成辉,你会明白的,生命给予了我们最大的犒赏。风里心亦会轻轻颤动,为自己以自身的劳力,用最简单的工具来到它们的面前而感触万千。
瑞美
刊登于2009年229期《中学生》月刊
栏位:从心出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