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2/2009

手机成瘾不是罪!

任何病理学或教科书里并没有所谓的手机强迫症,这只是现代人的一个新新名词。至于这种现象,临床心理师陈心洁觉得归类于手机成瘾行为比较恰当,犹如网络成瘾。手机成瘾者会一直检查手机是否有信息,或者常常更新手机,他们迷恋手机到无法自发。和上网相比之下,手机成瘾更加大众化,因为手机更加方便携带,随时随地可以使用。

手机成瘾并非一种精神病,但是当某个人使用手机到了超出正常人的范围,产生了焦虑和紧张,并妨碍了生活作息,如果无时无刻都需要手机,没有手机就会寝食难安,就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协助了。

依赖手机 不分年龄
手机成瘾不只是青少年或孩童的问题,成年人也会面对手机成瘾的问题。

现今社会的脚步越来越匆忙,导致许多人的心态也很急,一刻都不能停下来,停下来就觉得很孤独,就要找东西来解闷。手机和网络一样都是虚拟的世界,通常缺乏人际关系的,社交上比较孤独的人,更为容易依赖手机。

这些人生活上没有什么朋友,也比较难和别人形成亲密的关系,于是他们只能透过另一个媒介来传达情感及信息。所以,手机除了是人以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精神上一种慰籍。

青少年则是受到同侪的影响,为了和朋友有共同话题,或者不被排挤,一般上都会追逐潮流而迷恋手机。
还有一种就是忙碌的工作狂,利用手机传信息和邮件、开会等来交际和工作,所以他们随时随地都会检查手机,没有手机就会觉得很不安。

手机背后的阴影
陈心洁认为太早接触手机的小孩,或者常使用手机者,他们的沟通及表达能力将会下降,而导致社交障碍。常常使用手机使他们没有机会训练口语和非口语的表达,在正常的社交场合里,他们没有办法理解别人的信息,例如,对一个人从眼神、语调或表情展示生气不敏感。

有些人则利用手机做挡箭牌,平常不敢表达的信息和情感,就依靠手机来传达,这将导致情感上的断裂。依赖手机也不能弥补情感上的表达,沟通内容通常就只能体留在表面,而甚少切入更深入的话题。

经常使用手机也会导致个人忍受孤独的能力降低,当处在一个人的空间,就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深感不安。

过度依赖手机也会引发其他后遗症,有些宠爱孩子的父母,就算经济不景气也会答应孩子的需求,购买手机给他们,导致孩子缺乏责任感,如果父母不愿买手机给孩子,也会间接导致亲自关系受影响。

另一方面,青少年也会面对同侪的压力和比较,而连带影响个人品格,例如为了和朋友相比,而一直追求新品牌;当看到别人使用新型手机而眼红妒忌,并蒙起贪念及行窃。

身心灵 放轻松
陈心洁表示只要正视问题,以身心的方式放松焦虑,手机成瘾也是可以根治的。她表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还有很多艺术,需要去学习面对面沟通。她也提供了几种方法让大家参考:

1)深呼吸,既是腹部的呼吸法,让紧绷的肌肉放松。
2)转移注意力,比如集中精神地描述一样物品。
3)提升生活的品质,并培养个人爱好如看书、种花等,以增加孤独的免疫力。
4)手机是社交的工具,尝试从别的方式来取代手机以获得社交上的满足,比如参与活动,建立更多的友谊。

你依赖手机吗?
目前,许多国外专家仍在研究,手机辐射是否会导致癌症。虽然如此,我们也无法否认,手机辐射的确会影响我们的健康,长期使用手机会引起头痛、头昏、失眠、脱发等症状,此外人类的精子、卵子在长时间受到手机辐射下,也可能会产生DNA病变。
为了减少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须避免过于依赖手机。下列问题将测试你是否过于一来手机,如果一半以上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可要小心对待,并检讨下使用手机的态度咯!
1.你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2.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你会不会感到不适应,并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是否有未接电话?
3.你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
4.接听电话时你是不是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
5.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6.你是否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
7.你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吗?
8.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信号时,你会不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而且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
9.最近经常有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出现吗?
分享⊙临床心理师陈心洁(马来西亚精英大学心理学系高级讲师)
刊登于2009年231期《中学生》月刊
栏位:本月话题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