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2/2009

探观音亭,懂槟城

台湾主持人卜学亮的口头禅:“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同样可以用在华人文化里头,“凡有华人的地方必有寺庙”。若以“领土”大小来计算的话,小小的槟城内的大大小小寺庙可以位居冠军了。而“凡游过槟城必到之庙”莫过于极乐寺和观音亭。但是,论及最传奇、最有历史价值的就非观音亭莫属。

观音亭,也称广福宫,是香火最为鼎盛的寺庙。每逢农历二月、六月、九月的观音诞辰,庙宇的庆祝盛况让人叹为观止,上千名善男信女莅临膜拜,香火源源不断。即便是平时也吸引了许多旅客前往一睹风采,就算不上香也拍照留恋。

坐落在槟城椰角街的观音亭,不但神明洁灵,其建筑更是见证了槟城的成长。自1800年由旅居槟城的广东人和福建人联合创立至今,已经两百多年历史了啊,比槟城最雄伟的极乐寺还要年老呢!

虽然从建筑外表上看,观音亭只不过是一座不出色的中国式斜顶古庙,但是难能可贵在于经过两百多年的洗礼,建筑的外貌竟能完全保留了下来。所以,观音亭已经不仅是一个求神拜佛的宗教寺庙,更不只是一个人潮熙攘的出名景点,它已经成为槟城历史的入门,必须受到保护的重要古迹遗产。

观世音菩萨化身洒大爱
其实,观音亭岂止是一本历史,它就仿如是“观世音菩萨”一样,身分多样,具备了多重意义,是槟城的重要象征。

观音亭并不纯粹属于佛教教寺,亦非道教的道观,它是当地华人民间信仰佛道混合的反映。庙内除了以观世音菩萨为主祀,整个庙的前殿后殿也有许多配祀的神位;庙外的菩提树下,也设有各种宗教信徒所拜祭的神像呢。

此外,它更团结了当地早期在槟城生活的华人,为槟城发展奠下重要基础。早期在槟城生活的华人,多是被“卖猪仔”的方式来到这进行苦力劳工。流落在他方的“同乡人”特别团结,各自结帮组派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倾诉思乡之情。而观音亭就是当时候社交活动的中心,所以每逢节庆,不同帮派的华人会聚集于此唱戏、开灯会、赌博等,十分热闹;但是到了今时今日,那些热闹的聚会,并没有延续下来,只有在观音诞辰,庙宇才会举办特别的庆祝节目。

麒麟出巡传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槟城陷入恐慌,经常遭到日军轰炸。就在这时,两颗炸弹从日军战斗机中投到寺内,一颗在前殿,一颗在后殿。但是却没有爆炸直到今天,炸弹还被深埋在寺庙内的泥土里呢!
后来,日军侵入了槟城,并限制当地人在夜间活动,因为入夜后日军会加紧巡逻捉拿嫌疑犯。也就在午夜的时候,日军竟发现还有另一帮巡逻队伍。

经过严查发现,当这一支巡逻队出游时,观音亭外有两个英勇神武的镇庙石麒麟就会不见了,当天要亮的时候,石麒麟又突然间出现,所以断定这支神秘巡逻队就是这对镇庙石麒麟。事件被传开后,被当地人誉为麒麟出游巡视槟岛。原来该麒麟除了镇庙之外,也镇岛啊,可把当时的日军给吓坏了呢!

日军为了要杜绝这对镇槟“麒麟”以及无法用炸弹炸毁的观音亭的谣传,特别想出“破”寺庙风水的奸计来阻止这些灵异事件持续发生。特别想出在寺庙正前方开辟一条大道,以为这样的就能阻拦祂们(麒麟)巡逻道路的次序而打道回府。

没想到,寺庙正前方被日军开辟出来后,麒麟活动的空间更加的宽大,而且祂们出巡的架势更威武,这反间计反而让观音亭更显灵性。

怜悯悲剧 观音流泪
1988年观音亭举行一甲(60年)周年纪念兼菩萨巡境游行的日子。当天的槟岛可说是空前的人潮拥挤。推测逾有五十万人民及游客集中岛上,这还不包括车辆,难免让人担心,槟岛经此一役,会不会突然负荷不了而沉下数吋?不过,槟岛还没下沉,北海码头就发生倒塌事件。
当天,数以万计的搭客等待乘搭渡轮,你推我挤地涌进渡轮平台。本来最多只可容纳二百人的平台,负荷不了两千人的蜂拥而至,轰然一声巨响,十七公尺高的候船处楼板宣告坍塌,死伤无数,震撼了世界各国。
有人说,看到出巡中的观音菩萨流下眼泪哀悼遇难者,这也让一甲年方方出游的观音菩萨留下阴影,也是槟城人恐怖的记忆。

文夏遥
刊登于2009年231期《中学生》月刊
栏位:亲亲土地

No comments: